• 瀏覽次數:319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受到科氏力的影響,北半球盛行西風帶中的「西風」有下列哪項特徵?
     
    1. 由低緯往高緯,風向由西北風轉偏西風 2. 由高緯往低緯,風向由北風轉偏西北風 3. 由高緯往低緯,風向由西南風轉偏西風 4. 由低緯往高緯,風向由西南風轉偏西風
    回答率:18.53% 回答率:24.92% 回答率:28.12% 回答率:27.48%
     
    正確解答: 4. 由低緯往高緯,風向由西南風轉偏西風
     
    說  明: 由於北半球西風帶的風來自於南方副熱帶高壓帶(約30°N)吹向極圈氣旋帶(60°N),故若無受科氏力的影響則風向應為偏南風;但因愈高緯之地科氏力愈強,故由中緯往高緯地區,風向由西南風轉偏西風。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33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綠色植物中,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於醣分子的過程稱為什麼?
     
    1. 碳循環 2. CAM循環 3. 克雷柏循環(Krebs cycle) 4. 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
    回答率:40.49% 回答率:17.18% 回答率:16.87% 回答率:25.46%
     
    正確解答: 4. 卡爾文循環(Calvin cycle)
     
    說  明: 碳循環指的是地球的碳元素在生物與環境中的轉移、循環現象;CAM循環一開始是將二氧化碳固定成草醋酸(OAA);克雷柏循環是有氧呼吸的其中一個過程,它不會固定二氧化碳,反而是釋出大量二氧化碳。
     
    延伸說明一: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延伸說明二: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 瀏覽次數:47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大量豬隻排泄物排入湖水中很容易引起「藻華」,原因為何?
     
    1. 豬隻排泄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甲烷 2. 豬隻排泄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硝酸鹽 3. 豬隻排泄物中含有重金屬 4. 豬隻排泄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磷酸鹽
    回答率:21.67% 回答率:30.04% 回答率:5.15% 回答率:43.13%
     
    正確解答: 2. 豬隻排泄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硝酸鹽
     
    說  明: 豬隻排泄物經細菌分解後產生硝酸鹽,當水中硝酸鹽濃度增高時,容易讓藻類過度繁殖,造成藻華現象。
     
    延伸說明一: 藻華(algalbloom)
    延伸說明二: 紅潮(redtides)





  • 瀏覽次數:87
  • 發表時間:2012/10/12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它是這附近64個大大小小島嶼中的一個,和其它島嶼一樣,表面都有著寬廣平坦的外型,皆是由於約在1,000萬年之前,經過地殼的張裂,熔岩堆積而成的盾狀台地。」請問以上敘述最有可能是我國何處?
     
     
    正確解答: . 桶盤嶼
     
    說  明: 龜山島、基隆嶼為錐狀火山浮上海面所形成的火山島。文中描述的是澎湖群島的景觀,可由「熔岩堆積而成的盾狀台地」加以推斷。琉球嶼為臺灣離島中唯一的隆起珊瑚礁島。
     
    延伸說明一: 小琉球的地景登陸
    延伸說明二: 生態系簡介:臺灣的生態系多樣性





  • 瀏覽次數:44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兩者之間的作用,哪一組呈正比關係?
     
    1. 物理風化程度、溫差 2. 河流流速、流幅 3. 崩壞速度、河川流速 4. 侵蝕程度、重力作用
    回答率:30.86% 回答率:21.40% 回答率:30.63% 回答率:16.22%
     
    正確解答: 1. 物理風化程度、溫差
     
    說  明: 在乾燥地區,溫差愈大,熱脹冷縮嚴重,物理風化強烈;河流流幅愈寬,流速愈慢。崩壞速度和河川流速、侵蝕程度和重力作用,兩個選項皆無明顯相關性。
     
    延伸說明一: 風化作用
    延伸說明二: 地表的侵蝕作用





  • 瀏覽次數:39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湖泊優養化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氮的含量增加 2. 磷的含量增加 3. 藍綠菌的含量增加 4. 矽藻的含量增加
    回答率:25.26% 回答率:14.84% 回答率:28.91% 回答率:30.99%
     
    正確解答: 4. 矽藻的含量增加
     
    說  明: 矽藻多生存在乾淨的水域中。
     
    延伸說明一: 水污染指標生物
    延伸說明二: 優養化危機-環境資訊互動網





  • 瀏覽次數:33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近年全球環境變遷,中國大陸西北土地沙漠化情況嚴重,致使臺灣地區每逢冬春之交,常見沙塵暴災害。臺灣近年在颱風來臨前或東北季風盛行期間,也常出現地區性的沙塵事件。請問:上述臺灣的地區性沙塵事件,最可能發生在何種環境?
     
    1. 平原耕作地 2. 山區崩塌地 3. 河口灘地 4. 沼澤灘地
    回答率:36.02% 回答率:25.78% 回答率:31.68% 回答率:4.04%
     
    正確解答: 3. 河口灘地
     
    說  明: 沙塵必須有足夠沙源供應,所以河灘沙地最有可能。
     
    延伸說明一: 沙塵暴簡介
    延伸說明二: 河口沼澤生態系簡介





  • 瀏覽次數:299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寵物店飼養的入侵種中國畫眉,因逃逸或放生,與臺灣畫眉發生雜交,若不即時控制,臺灣畫眉恐將滅種。」上列敘述是指入侵種造成的何種影響?
     
    1. 基因多樣性減少 2. 物種多樣性增加 3. 生態系多樣性減少 4. 遺傳多樣性增加
    回答率:31.97% 回答率:18.71% 回答率:34.69% 回答率:14.63%
     
    正確解答: 1. 基因多樣性減少
     
    說  明: 入侵種中國畫眉會導致臺灣畫眉恐將滅種之原因為基因多樣性減少。
     
    延伸說明一: 生物遺傳多樣性
    延伸說明二: 外來入侵種與生物多樣性





  • 瀏覽次數:42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種地形同時受到內、外營力作用所形成的?
     
    1. 地壘 2. 火山 3. 蜂窩岩 4. 方山
    回答率:12.44% 回答率:39.47% 回答率:14.83% 回答率:31.82%
     
    正確解答: 4. 方山
     
    說  明: 地壘、火山屬於內營力;蜂窩岩為外營力所形成的差異侵蝕;方山為火山內營力先行產生,再經外營力風化切割所造成。
     
    延伸說明一: 地形三大要素
    延伸說明二: 澎湖群島





  • 瀏覽次數:311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興建水庫雖為增加儲水的重要方式,卻也易帶來環境危機,以下敘述哪個選項是"不正確"的?
     
    1. 部分動植物棲息地的消失 2. 輸沙量減少 3. 水污染更嚴重 4. 上游地區侵蝕力增加
    回答率:13.07% 回答率:20.59% 回答率:33.01% 回答率:32.68%
     
    正確解答: 4. 上游地區侵蝕力增加
     
    說  明: 水庫蓄水的範圍會導致水位上漲,動植物棲息地消失;泥沙會堆積在水庫內,下游輸沙量會減少;水庫循環能力弱,污染更嚴重;興建完畢的水庫蓄水面會成為上游的臨時侵蝕基準面,侵蝕力會下降。
     
    延伸說明一: 從水源生態觀點探討河川防洪方法
    延伸說明二: 繞地球四圈?又如何?





  • 瀏覽次數:52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河口生態系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較不正確"?
     
    1. 生產量很高 2. 生產者為紅樹林植物 3. 為海域生物的哺育場所 4. 紅樹林位於河口的沼澤地
    回答率:26.95% 回答率:32.81% 回答率:28.52% 回答率:11.52%
     
    正確解答: 2. 生產者為紅樹林植物
     
    說  明: 河口沼澤分為草澤和林澤,草澤的生產者為草本植物。
     
    延伸說明一: 河口沼澤生態系簡介
    延伸說明二: 河口生態系





  • 瀏覽次數:341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造成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下列哪個選項?
     
    1. 海水因增溫而體積膨脹 2. 南北極冰帽及高山冰川消融 3. 北極海附近海面浮冰消融 4. 陸地水域、植被和土壤水減少
    回答率:34.52% 回答率:10.71% 回答率:22.92% 回答率:31.25%
     
    正確解答: 3. 北極海附近海面浮冰消融
     
    說  明: 北極海附近的浮冰因體積已包含在水體之內,因此海上浮冰若融化並不影響海平面上升。
     
    延伸說明一: 全球環境變遷
    延伸說明二: 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





  • 瀏覽次數:23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測量氣溫變化會發現降水區段和不降水區段的氣溫變化不同。請問降水區段的氣溫變化較小,主要因素是下列哪個選項?
     
    1. 水的比熱較大 2. 降水使地溫降低 3. 降水時阻隔陽光照射 4. 降水區段會釋放出熱
    回答率:18.70% 回答率:46.09% 回答率:13.48% 回答率:21.74%
     
    正確解答: 4. 降水區段會釋放出熱
     
    說  明: 降水是因水氣凝結,此時由氣態變成液(固)態,屬散熱過程,會使能量釋放出來;降水時原先釋放的氣溫會被空氣吸收,使氣溫降幅較小,反之則乾空氣的氣溫變化較大。
     
    延伸說明一: 降水
    延伸說明二: 臺灣氣候的特徵





  • 瀏覽次數:25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大氣平流層的底部有一層臭氧層可以阻隔95%以上來自太陽輻射的紫外線,但在1980年代以後,科學家們觀測到南極上空在春天到初夏時會有臭氧耗損,臭氧層變薄的情形,俗稱臭氧洞。請問造成南極臭氧層破洞較北極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個選項?
     
    1. 南極冬季氣溫遠較北極低 2. 南半球排放較多的氟氯碳化物 3. 南極的降水量較北極少 4. 南半球環保政策較不落實
    回答率:30.59% 回答率:47.84% 回答率:12.55% 回答率:7.84%
     
    正確解答: 1. 南極冬季氣溫遠較北極低
     
    說  明: 雖然自1988年起,北極地區冬、春季期間亦出現類似的臭氧破壞情形,但沒有如此嚴重,原因有二:1.北極地區平流層溫度很少低於-80°C。2.北極地區平流層氣旋在陽光出現前通常已經消散,帶著臭氧的空氣可以進來,補充流失臭氧。因此南極地區臭氧破洞較北極嚴重。
     
    延伸說明一: 認識紫外線
    延伸說明二: 生命能否在破裂的臭氧層下生存?





  • 瀏覽次數:64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常被當成雜草遭清除殆盡的野生種水稻,具有如抗蟲害、不易倒伏等獨特的基因,基於生物多樣性及人類利益,應該善加保存這些野生種水稻。」以上是針對哪一層次生物多樣性的敘述與探討?
     
    1. 遺傳多樣性 2. 物種多樣性 3. 生態系多樣性 4. 無關於生物多樣性議題
    回答率:33.13% 回答率:30.48% 回答率:30.64% 回答率:4.82%
     
    正確解答: 1. 遺傳多樣性
     
    說  明: 野生種水稻與各種食用種水稻皆為同種,而探討同一物種中族群基因多樣化的議題,屬於「遺傳多樣性」的範疇。
     
    延伸說明一: 生物遺傳多樣性
    延伸說明二: 農田生態系





  • 瀏覽次數:40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生質能源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屬於無碳能源 2. 不會累積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 3. 生質酒精即為其中之一 4. 蘊藏在植物或其它生物體內的能源
    回答率:34.44% 回答率:34.44% 回答率:18.88% 回答率:11.99%
     
    正確解答: 1. 屬於無碳能源
     
    說  明: 替代能源分為生質能源和無碳能源。
     
    延伸說明一: 生質燃料產業簡介
    延伸說明二: 臺灣可供考慮之再生能源





  • 瀏覽次數:26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有關台灣森林生態系的敘述,何者正確?
     
    1. 因地處亞熱帶,故低海拔森林皆為落葉闊葉林 2. 闊葉林中動、植物種類繁多,但物種多樣性很小 3. 3,0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森林為針闊葉混生林 4. 1,100~2,000公尺的中、低海拔森林主要是樟科與殼斗科為主的闊葉林
    回答率:28.00% 回答率:14.40% 回答率:22.80% 回答率:34.80%
     
    正確解答: 4. 1,100~2,000公尺的中、低海拔森林主要是樟科與殼斗科為主的闊葉林
     
    說  明: 低海拔森林為常綠闊葉林;臺灣闊葉林中動、植物種類多,物種多樣性也大;在臺灣3,0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森林為針葉林。
     
    延伸說明一: 森林生態系
    延伸說明二: 樹種





  • 瀏覽次數:41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木本植物的樹皮"不包含"下列何種構造?
     
    1. 韌皮部 2. 木質部 3. 皮層 4. 木栓層
    回答率:9.88% 回答率:33.58% 回答率:15.31% 回答率:41.23%
     
    正確解答: 2. 木質部
     
    說  明: 樹皮是維管束形成層以外的部分,包含韌皮部、皮層、木栓形成層、木栓層。
     
    延伸說明一: 樹皮有沒有包含形成層?
    延伸說明二: 樹木外科手術





  • 瀏覽次數:41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種崩壞作用最"不可能"出現在臺灣?
     
    1. 潛移 2. 山崩 3. 土石流 4. 土石緩滑
    回答率:54.15% 回答率:7.80% 回答率:2.93% 回答率:33.90%
     
    正確解答: 4. 土石緩滑
     
    說  明: 土石緩滑 是一種在高緯度或高地冰緣,由於凍融作用使地表土石依重力方向產生緩滑之現象。高緯地區的土石緩滑現象就是中低緯地區所產生的潛移現象,都是因重力下滑所產生。而臺灣的緯度範圍在北緯 22至25度之間,因此土石緩滑作用不可能出現在臺灣。
     
    延伸說明一: 崩壞地形
    延伸說明二: 崩壞作用





  • 瀏覽次數:63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新物種如何形成是研究物種演化過程的重要議題之一。物種形成的可能原因有很多種,但"不包括"下列哪個選項?
     
    1. 環境壓力 2. 族群間產生不能互相交配的現象 3. 族群間產生不易橫越的地理障礙 4. 族群間遺傳交流增加
    回答率:12.62% 回答率:32.36% 回答率:20.23% 回答率:34.30%
     
    正確解答: 4. 族群間遺傳交流增加
     
    說  明: 物種形成的可能原因不包括族群間遺傳交流增加。
     
    延伸說明一: 物種形成:基因隔離
    延伸說明二: 生態系簡介:生態系多樣性





  • 瀏覽次數:35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溫室效應與下列哪個選項最相關?
     
    1. 二氧化碳,宇宙射線 2. 二氧化碳,紅外線 3. 二氧化碳,紫外線 4. 二氧化氮,紅外線
    回答率:3.93% 回答率:34.55% 回答率:56.46% 回答率:4.21%
     
    正確解答: 2. 二氧化碳,紅外線
     
    說  明: 二氧化碳可吸收紅外線中的熱量。
     
    延伸說明一: 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的關連
    延伸說明二: 溫室效應





  • 瀏覽次數:22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中緯度地區,由於某種關鍵因素的影響,天然植被的經向地帶性格外規律,呈現由西(沿海)向東(內陸)依序為森林、草原與沙漠的變化。」請問上述最為關鍵的影響因素應為下列哪個選項?
     
    1. 洋流 2. 西風 3. 海拔高度 4. 熱帶氣旋
    回答率:15.67% 回答率:35.94% 回答率:35.94% 回答率:12.44%
     
    正確解答: 2. 西風
     
    說  明: 西風帶來充沛的水氣,由西向東吹拂並造成降水,愈往內陸呈現愈乾燥特徵,故降水由西向東遞減,天然植被亦以森林、草原至沙漠依序出現。
     
    延伸說明一: 淺談夏季季風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406
  • 發表時間:2012/08/20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受污染的水池中出現紅潮,主要是由於下列哪一種生物所引起的?
     
     
    正確解答: . 渦鞭毛藻
     
    說  明: 造成紅潮的主角是甲藻又稱為渦鞭毛藻,由於它的葉綠體可能來自隱藻類 (Cryptomonad)、 金藻類 (Chrysophyta)或綠藻類 (Chlorophyta) 故其水華呈現的顏色十分豐富,紅、橙、黃、綠、藍、棕均有。
     
    延伸說明一: 關於紅潮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53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亞洲熱帶季風和副熱帶季風最明顯差異是下列哪個選項?
     
    1. 氣候的因素 2. 夏季的氣溫 3. 年降水量的多寡 4. 乾季的有無
    回答率:18.29% 回答率:19.62% 回答率:25.52% 回答率:35.62%
     
    正確解答: 4. 乾季的有無
     
    說  明: 季風氣候因夏季季風來自海上,因此所有的季風氣候夏季都一定是雨季;副熱帶季風氣候則因緯度分布正好處在冬、夏季節轉換時,冷、暖鋒面相遇頻繁的地區,春、秋兩季多鋒面雨,因此整個年度乾季並不顯著。而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於熱帶緯度10至20度的大陸東岸地區,是亞洲獨有氣候,其終年高溫、乾濕季明顯。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44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台灣四面環海,因此海洋之生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海洋生態以及河口生態之敘述,何者正確?
     
    1. 於河口地帶生存之魚類多屬狹鹽性 2. 水深二百至四百公尺之淺海區為大陸棚 3. 與岩岸地形相比,沙岸生態生產者較少,因此生物相貧乏 4. 珊瑚礁是軟體動物之一種,是對環境適應力極大之重要生產者
    回答率:19.35% 回答率:19.81% 回答率:36.60% 回答率:23.78%
     
    正確解答: 3. 與岩岸地形相比,沙岸生態生產者較少,因此生物相貧乏
     
    說  明: 河口鹽分變化大,故為廣鹽性魚類;大陸棚的水深在200公尺以內;刺絲胞動物,其體內共生藻為生產者。
     
    延伸說明一: 為什麼沙岸的生物數量多,但種類少?
    延伸說明二: 為什麼河口會有豐富的生命?





  • 瀏覽次數:30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湖泊具有蓄洪功能,請問蓄洪能力指的是湖泊異於河流的下列哪項特性?
     
    1. 水流較慢 2. 表面積大 3. 坡度較緩 4. 承載量較大
    回答率:16.56% 回答率:34.11% 回答率:10.60% 回答率:38.08%
     
    正確解答: 2. 表面積大
     
    說  明: 湖泊表面積較河流大,當同樣水量流入時,湖泊水位上升較慢,因此可將洪水限制在湖泊內,不似河道容易溢出堤防外。
     
    延伸說明一: 臺灣地區水資源特性
    延伸說明二: 河川名詞





  • 瀏覽次數:246
  • 發表時間:2012/08/1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描述地下水的水質特性?(A)溫差較小(B)流速較慢(C)具冬暖夏涼特性(D)含鹽量較地面水低
     
     
    正確解答: . ABC
     
    說  明: 地下水的水質具有下列特性:地下水流流速慢、含鹽量較高、密度較高、溫差較小且具有冬暖夏涼的特性。
     
    延伸說明一: 認識水循環
    延伸說明二: 雨水利用系統





  • 瀏覽次數:27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個選項的敘述完全正確?
     
    1. 人工育種的水稻品種缺乏遺傳變異 2. 野生品種的水稻有較高的物種歧異度 3. 野生品種的水稻對病毒具較強之適應力 4. 野生種滅絕後會使稻米的遺傳歧異度提高
    回答率:35.47% 回答率:21.51% 回答率:32.83% 回答率:9.81%
     
    正確解答: 1. 人工育種的水稻品種缺乏遺傳變異
     
    說  明: 長期以來人們只注重稻米培育種的產量及品質,卻忽略野生種之保存。近有學者之實驗結果發現,受到某些細菌感染之野生品種水稻有40%之存活率,而人工育種之水稻遭受感染後則全數死亡。
     
    延伸說明一: 育種
    延伸說明二: 臺灣的農業改良場





  • 瀏覽次數:69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使用生質能源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主要原因為何?
     
    1. 使用生質能源不會排放二氧化碳 2. 使用生質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遠少於一般的化石燃料 3. 使用生質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現代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二氧化碳 4. 生質能源的熱效應高於一般的化石燃料,因此使用量少,進而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
    回答率:9.10% 回答率:37.44% 回答率:35.39% 回答率:18.06%
     
    正確解答: 3. 使用生質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現代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二氧化碳
     
    說  明: 化石燃料中的碳是古代生物所固定的,故燃燒化石燃料會將古代的二氧化碳排放到現代的空氣中,而生質能源來自現今生物所固定的二氧化碳。
     
    延伸說明一: 生質燃料產業簡介
    延伸說明二: 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





  • 瀏覽次數:289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個選項"不是"生質能源的來源?
     
    1. 黃豆莢 2. 下水道污泥 3. 埋藏於地底的動、植物屍體 4. 造紙黑液
    回答率:9.38% 回答率:29.17% 回答率:36.11% 回答率:25.35%
     
    正確解答: 3. 埋藏於地底的動、植物屍體
     
    說  明: 埋藏於地底的動、植物屍體經過地質作用會成為化石燃料。
     
    延伸說明一: 生質燃料產業簡介
    延伸說明二: 臺灣可供考慮之再生能源





  • 瀏覽次數:45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灣山區路況不佳,經常有道路坍方,阻斷往來交通,下列哪個選項"不是"造成坍方的主要原因?
     
    1. 臺灣屬新褶曲山地,山高谷深 2. 臺灣高溫多雨,風化盛行 3. 臺灣降水多暴雨 4. 山坡地開墾以梯田為主,破壞山坡坡面連續度
    回答率:26.86% 回答率:27.54% 回答率:7.45% 回答率:36.79%
     
    正確解答: 4. 山坡地開墾以梯田為主,破壞山坡坡面連續度
     
    說  明: 沿著等高線開發的梯田,具有一定水土保持功效,但如過度開發,也會加劇坡地災害的發生。
     
    延伸說明一: 崩壞地形
    延伸說明二: 生態工程於道路工程之應用-國內外道路生態工程案例介紹





  • 瀏覽次數:39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個選項"不是"大氣中二氧化碳逐年增加之原因?
     
    1. 海域的污染導致珊瑚大量死亡 2. 森林遭大量砍伐 3.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 4. 臭氧層的破壞
    回答率:45.62% 回答率:10.82% 回答率:6.44% 回答率:37.11%
     
    正確解答: 4. 臭氧層的破壞
     
    說  明: 臭氧層的破壞會造成紫外線進入地球的濃度增加,和二氧化碳無直接關係。
     
    延伸說明一: 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的關連
    延伸說明二: 臭氧層破壞不得





  • 瀏覽次數:34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土石流(不含火山噴發引起者)是下列哪兩種營力交互作用形成的?
     
    1. 風化和崩壞 2. 侵蝕和堆積 3. 溶蝕和塌陷 4. 風力和河流
    回答率:36.66% 回答率:27.27% 回答率:26.98% 回答率:8.50%
     
    正確解答: 1. 風化和崩壞
     
    說  明: 土石流的基本條件要有豐富的風化碎屑物質,再加上坡度大、水分多的環境條件,為所形成的崩壞地形的一種。
     
    延伸說明一: 崩壞作用
    延伸說明二: 土石流





  • 瀏覽次數:25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如果在台北、台中、高雄、花蓮、台東分別作物種遺傳多樣性調查,下列哪一種台灣原生物種的地區間遺傳差異會最高(假定族群大小及突變率相同,且無天擇之作用)?
     
    1. 蝸牛 2. 麻雀 3. 山豬 4. 紫斑蝶
    回答率:37.55% 回答率:15.51% 回答率:16.33% 回答率:30.61%
     
    正確解答: 1. 蝸牛
     
    說  明: 蝸牛行動力最差,不利於不同地區族群間基因流傳。
     
    延伸說明一: 族群
    延伸說明二: 生態調查法概論





  • 瀏覽次數:47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當空氣抬升造成溫度下降,使相對濕度達到飽和,是造成降水的重要過程。下列哪一種降水類型,與地形抬升氣流最相關?
     
    1. 清明的綿綿細雨 2. 5、6月的梅雨 3. 暑假的午後雷陣雨 4. 基隆的冬雨
    回答率:7.66% 回答率:26.81% 回答率:27.87% 回答率:37.23%
     
    正確解答: 4. 基隆的冬雨
     
    說  明: 清明的綿綿細雨和5、6月的梅雨都是鋒面雨為主;暑假的午後雷陣雨是對流雨;基隆的冬雨是東北季風吹來的潮濕空氣,受地形抬升造成的,屬地形雨。
     
    延伸說明一: 淺談夏季季風
    延伸說明二: 臺灣氣候的特徵





  • 瀏覽次數:44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海岸的形成會受到陸地相對升降,以及堆積侵蝕作用的影響。關於峽灣海岸的形成,其先後順序應為何?
     
    1. 先侵蝕後沉降 2. 先沉降後侵蝕 3. 先侵蝕後上升 4. 先上升後侵蝕
    回答率:38.28% 回答率:19.03% 回答率:21.35% 回答率:20.19%
     
    正確解答: 1. 先侵蝕後沉降
     
    說  明: 峽灣是先受到冰河侵蝕出的冰河槽,再經海水入侵,造成陸地沉降而成。
     
    延伸說明一: 冰河作用
    延伸說明二: 冰河地形





  • 瀏覽次數:2,622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依現行「環境用藥管理法」,規範其管理範圍之環境用藥的分類?
     
    1. 環境衛生預防用藥 2. 污染防治用藥 3. 環境用藥血清製劑 4. 維他命及抗生素
    回答率:21.58% 回答率:50.59% 回答率:14.50% 回答率:12.97%
     
    正確解答: 2. 污染防治用藥
     
    說  明: 「環境用藥」係指用於環境衛生或污染防治等用途之化學性藥品或微生物製劑,其種類包括:環境衛生用藥、污染防治用藥及環境用藥微生物製劑。
     
    延伸說明一: 環境用藥
    延伸說明二: 安全使用環境用藥





  • 瀏覽次數:58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以臺灣島而言,年降水量904億立方公尺,年蒸發量294億立方公尺,河川逕流量有443億立方公尺入海,而167億立方公尺用於灌溉、工業、家庭等方面,則臺灣全島用水的狀況為下列哪個選項?
     
    1. 達到水平衡 2. 為剩水區 3. 為缺水區 4. 扣掉用水量則達到水平衡
    回答率:8.29% 回答率:38.34% 回答率:40.59% 回答率:11.57%
     
    正確解答: 2. 為剩水區
     
    說  明: 由題幹中得知臺灣島年降水量904億立方公尺大於蒸發量294億立方公尺,因此臺灣全島為剩水區。
     
    延伸說明一: 歡迎來到節約用水資訊網
    延伸說明二: 臺灣氣候的特徵





  • 瀏覽次數:42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寒流威力強大時,臺灣海峽會有烏魚大豐收;請問烏魚汛發生原因應與下列哪一個洋流有關?
     
    1. 黑潮 2. 西南吹送流 3. 中國沿岸流 4. 親潮
    回答率:42.93% 回答率:9.02% 回答率:40.00% 回答率:7.32%
     
    正確解答: 3. 中國沿岸流
     
    說  明: 民國90年12月報載,因為寒流威力強大,臺灣海峽烏魚大豐收,因此民眾可吃到便宜二至三成價格的烏魚子。冬季寒流發生時,烏魚會隨東北季風吹送順著中國沿岸流南下避冬,造成所謂的烏魚汛。
     
    延伸說明一: 氣候總論
    延伸說明二: 洋流





  • 瀏覽次數:42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熱帶雨林和季風雨林最大的差異是:前者林木高大繁密,藤蔓密布;後者則林冠稍稀,灌木叢生。」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1. 降水量的多寡 2. 日照的強弱 3. 乾季的有無 4. 降水強度的大小
    回答率:35.73% 回答率:20.38% 回答率:39.57% 回答率:3.60%
     
    正確解答: 3. 乾季的有無
     
    說  明: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熱帶季風氣候則受季風影響在冬季會形成明顯乾季,因此植被生長不如雨林區繁密。
     
    延伸說明一: 季風雨林區
    延伸說明二: 熱帶雨林溫室





  • 瀏覽次數:21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請問造成溫帶海洋性氣候秋、冬季雨水較多的原因是下列哪個選項?
     
    1. 強烈對流作用風 2. 溫帶氣旋南移 3. 氣溫低使水氣凝結 4. 地形阻擋季
    回答率:25.82% 回答率:40.85% 回答率:25.82% 回答率:7.51%
     
    正確解答: 2. 溫帶氣旋南移
     
    說  明: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並無乾季,但秋、冬季雨水較多。因為冬季時風帶南移,溫帶氣旋帶南移,形成囚錮鋒,造成秋、冬季的降水。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54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相鄰的兩條河流,要發生搶水的先決條件是這兩條河流要具備下列哪一條件?
     
    1. 侵蝕基準不同 2. 有回春作用 3. 有峽谷、河階 4. 河流流量要增加
    回答率:37.50% 回答率:10.07% 回答率:27.61% 回答率:24.25%
     
    正確解答: 1. 侵蝕基準不同
     
    說  明: 搶水的基本要件是要有一低位河來搶高位河的上游,因此必須先具備兩條不同侵蝕基準的河流。
     
    延伸說明一: 河流侵蝕作用
    延伸說明二: 搶水地形





  • 瀏覽次數:60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種情形"不利"新物種的形成?
     
    1. 大峽谷隔離兩岸的羚鼠 2. 丹頂鶴的求偶舞蹈產生變異 3. 加拉巴哥雀鳥對食物的偏好 4. 候鳥隨季節向外地作週期性的遷移
    回答率:28.38% 回答率:12.69% 回答率:20.37% 回答率:38.06%
     
    正確解答: 4. 候鳥隨季節向外地作週期性的遷移
     
    說  明: 隔離才有助新種形成。
     
    延伸說明一: 物種形成:基因隔離
    延伸說明二: 新種達爾文雀





  • 瀏覽次數:41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峽灣是因為哪一種冰河地形受海水入侵而形成的?
     
    1. 冰斗 2. 槽谷 3. 冰磧平原 4. 懸谷
    回答率:19.20% 回答率:39.65% 回答率:23.94% 回答率:16.21%
     
    正確解答: 2. 槽谷
     
    說  明: 峽灣是指原冰河谷受海水入侵而形成灣長水深的海岸。
     
    延伸說明一: 冰河作用
    延伸說明二: 冰河地形





  • 瀏覽次數:69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一區域的海洋生物種類最多?
     
    1. 近海岩岸區 2. 近海沙岸區 3. 遠洋透光區 4. 遠洋無光區
    回答率:40.47% 回答率:17.60% 回答率:32.26% 回答率:9.68%
     
    正確解答: 1. 近海岩岸區
     
    說  明: 近海岩岸區比近海沙岸區、遠洋透光區、遠洋無光區三區的海洋生物種類多。
     
    延伸說明一: 海洋生態系
    延伸說明二: 海洋生態系





  • 瀏覽次數:74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個選項是形塑「溶蝕地形」的主要環境條件?
     
    1. 氣候乾燥 2. 地形崎嶇 3. 地下水位低 4. 花崗岩遍布
    回答率:10.79% 回答率:34.84% 回答率:39.89% 回答率:13.39%
     
    正確解答: 3. 地下水位低
     
    說  明: 溶蝕地形的環境特徵為厚實的石灰岩層、氣候濕潤、地下水位低,表示侵蝕基準較低,侵蝕作用比較容易進行;地形崎嶇屬侵蝕結果,而非形成原因。
     
    延伸說明一: 溶蝕作用
    延伸說明二: 石灰岩地形





  • 瀏覽次數:43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臺灣闊葉林生態系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分為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 2. 落葉闊葉林的分層結構多 3. 樟科和殼斗科的植物分布於常綠闊葉林區 4. 春天時,落葉闊葉林底層草本植物生長特別旺盛
    回答率:40.66% 回答率:17.97% 回答率:25.06% 回答率:15.37%
     
    正確解答: 1. 分為熱帶雨林、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
     
    說  明: 臺灣因雨量分布不均,所以只形成熱帶季風林,沒有熱帶雨林。
     
    延伸說明一: 代表性植物
    延伸說明二: 森林生態系





  • 瀏覽次數:539
  • 發表時間:2012/08/1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土壤中所含的黏土礦物是下列何種礦物風化後的產物?
     
     
    正確解答: . 矽酸鹽
     
    說  明: 所有的地面上都可以發現黏土礦物,這是一般矽酸鹽礦物和空氣及水發生風化作用所造成的含水礦物,為組成土壤的主要礦物成分。
     
    延伸說明一: 岩石礦物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38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酸雨的危害包括腐蝕大理石的建築物及雕像,也會酸化河水、湖泊,影響水中的生態。位於下列哪一種地質環境的湖泊,其湖水的pH值受酸雨的影響"最小"?
     
    1. 花崗岩 2. 安山岩 3. 石灰岩 4. 玄武岩
    回答率:29.82% 回答率:12.14% 回答率:40.90% 回答率:17.15%
     
    正確解答: 3. 石灰岩
     
    說  明: 因為石灰岩的組成多為方解石,化學成分為碳酸鈣,而碳酸鈣遇酸會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可以消耗掉湖水中的酸(氫離子),使酸雨的影響減小。
     
    延伸說明一: 方解石
    延伸說明二: 酸雨(acidrain)─傷害與防制





  • 瀏覽次數:2,577
  • 發表時間:2010/12/03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以海洋為棄置場所時,依據棄置物之數量及種類,可以酌量徵收下列何種費用?
     
    1. 海洋污染費 2. 海洋清理費 3. 轉嫁海洋成本費 4. 海洋棄置費
    回答率:18.25% 回答率:15.36% 回答率:13.02% 回答率:53.29%
     
    正確解答: 4. 海洋棄置費
     
    說  明: 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以海洋為最終處置場所者,應依棄置物質之種類及數量,徵收海洋棄置費,納入基金管理運用,以供海洋污染防治、海洋污染監測、海洋污染處理、海洋生態復育及其研究訓練之有關事項使用。
     
    延伸說明一: 海洋棄置費收費辦法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44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河川中上游興建水庫,往往造成河口海岸地區哪種地形作用增強?
     
    1. 風化 2. 崩壞 3. 侵蝕 4. 堆積
    回答率:5.25% 回答率:14.38% 回答率:40.87% 回答率:38.81%
     
    正確解答: 3. 侵蝕
     
    說  明: 興建水庫會導致下游河川輸沙量減少,造成河口海岸地區侵蝕相對較強。
     
    延伸說明一: 從水源生態觀點探討河川防洪方法
    延伸說明二: 海蝕地形





  • 瀏覽次數:53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根據各國的水資源量的統計,一地的可再生水資源代表一地由降水所產生的水資源補注情形;西亞沙烏地阿拉伯的人均用水量達1,056立方公尺,但其人均可再生水資源僅有110.6立方公尺,可能的原因為何?
     
    1. 人口過多 2. 岩層堅硬,降水無法有效補注至地下水 3. 石灰岩層水資源容易滲漏而流失 4. 降水量過低
    回答率:25.00% 回答率:15.43% 回答率:16.80% 回答率:42.19%
     
    正確解答: 4. 降水量過低
     
    說  明: 由於西亞地區降水量過低,故可再生水資源稀少,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例,可再生水資源僅2立方公里,人均可再生水資源僅有110.6立方公尺。
     
    延伸說明一: 珍惜水資源
    延伸說明二: 地下水學習教材





  • 瀏覽次數:45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若一地的水庫密度較高或數量較多,則當地可能擁有何種氣候特徵?
     
    1. 雨季降水強度極大 2. 地表河川多短小 3. 年降水量極少 4. 乾濕季節分明
    回答率:28.96% 回答率:18.10% 回答率:11.31% 回答率:40.50%
     
    正確解答: 4. 乾濕季節分明
     
    說  明: 建造水庫為人類暫時儲留水資源的主要方式之一。若乾濕季節分明時,由於乾季降水稀少,故需於雨季時截留雨水至人工壩堤、埤塘或水庫之內,以利農業及民生之用,例如臺灣西南部地區為全臺水庫數目最多之處。
     
    延伸說明一: 臺灣地區水資源特性
    延伸說明二: 從永續發展的觀點看水庫的開發





  • 瀏覽次數:217
  • 發表時間:2012/10/12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群集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正確解答: . 掠食者經掠食獲取生存所需,一定是消費者
     
    說  明: 一群白鷺鷥或一片闊葉林或水筆仔皆屬於族群;在同一時間裡,由特定地域同物種的個體組成的群體叫做族群。植物會吸收土壤中的硝酸鹽,脫氮細菌會將其轉為氮氣(脫氮作用),故植物與脫氮細菌會共同競爭土壤中的硝酸根離子,為競爭關係。掠食者經掠食獲取生存所需,一定是消費者。
     
    延伸說明一: 族群與族群增長
    延伸說明二: 族群





  • 瀏覽次數:49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生質能源近來被視為綠色能源,主要原因應該是下列哪個選項?
     
    1. 燃燒的過程沒有碳原子的參與 2. 用來製造生質酒精的原料都是綠色的 3. 用來製造生質酒精的植物皆能行光合作用 4. 生質酒精從製造到燃燒,不影響碳循環平衡
    回答率:24.02% 回答率:7.19% 回答率:27.31% 回答率:41.27%
     
    正確解答: 4. 生質酒精從製造到燃燒,不影響碳循環平衡
     
    說  明: 生質能源使用時,所排放二氧化碳不會超過植物生長時吸收的量。
     
    延伸說明一: 生質燃料產業簡介
    延伸說明二: 臺灣可供考慮之再生能源





  • 瀏覽次數:43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有關抗生素以及抗藥性之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1. 有些種類的黴菌可以產生抗生素 2. 繁殖速率高之微生物較易產生抗藥性 3. 抗藥性之生成與致病微生物之基因突變有關 4. 抗藥性之生成與使用抗生素之病患基因突變有關
    回答率:14.39% 回答率:17.69% 回答率:26.42% 回答率:41.51%
     
    正確解答: 4. 抗藥性之生成與使用抗生素之病患基因突變有關
     
    說  明: 抗生素的發現始於1928年,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生素是盤尼西林。抗藥性是依照物種之間互相對抗求生存的法則,細菌自古以來便發展出對抗抗生素的方法,包括改變細胞壁或是產生抗生素分解酶等。不是所有的黴菌皆可產生抗生素;繁殖速率高之微生物較易產生抗藥性;抗藥性之生成與使用抗生素之病患基因突變無關。
     
    延伸說明一: 抗生素的研究
    延伸說明二: 抗藥性菌的產生與防範





  • 瀏覽次數:56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近年來高雄二仁溪發現的「綠牡蠣」,污染的來源為何?
     
    1. 化學工廠排出含鎘重金屬的廢水 2. 處理電纜電線後含銅重金屬的廢水流向溪中 3. 工業污染含汞的重金屬廢水 4. 焚燒電纜後含戴奧辛的廢水流向溪水中
    回答率:22.77% 回答率:39.34% 回答率:33.15% 回答率:4.74%
     
    正確解答: 2. 處理電纜電線後含銅重金屬的廢水流向溪中
     
    說  明: 綠牡蠣是銅中毒,銅來源是由於處理電纜電線後,含銅重金屬的廢水流向溪中。
     
    延伸說明一: 什麼是綠牡蠣
    延伸說明二: 臺灣沿海環境現況





  • 瀏覽次數:34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埃及斑蚊是傳染登革熱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區在密集噴灑殺蟲劑後,此蚊族群量減少了99%,但是一年後,該族群又恢復到原來的數量,此時再度噴灑相同量的殺蟲劑後,僅殺死了40%的斑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1. 殺蟲劑造成斑蚊基因突變,產生抗藥性基因 2. 斑蚊身體累積的殺蟲劑增加了自身的抗藥性 3. 原來的斑蚊族群中,少數個體有抗藥的基因 4. 第一年的斑蚊族群沒有基因的變異
    回答率:27.84% 回答率:26.95% 回答率:40.72% 回答率:4.19%
     
    正確解答: 3. 原來的斑蚊族群中,少數個體有抗藥的基因
     
    說  明: 原來的斑蚊族群中,少數個體有抗藥的基因,施藥的結果反而助長了這類個體競爭優勢。
     
    延伸說明一: 住家殺蟲劑使用手冊
    延伸說明二: 大自然的殺蟲劑





  • 瀏覽次數:71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高雄地區於民國90年代之前的水泥工業蓬勃發展,其工業區位為原料,主要的原料直接取自於鄰近的壽山、半屏山區,但也因為過度的原料開採,導致半屏山地區曾發生過數次的崩塌事件。」請問由文中可推知,壽山地區曾發生過的地形作用"不包括"下列哪個選項?
     
    1. 河流侵蝕 2. 風化作用 3. 崩壞作用 4. 地殼抬升
    回答率:40.83% 回答率:12.23% 回答率:18.07% 回答率:27.17%
     
    正確解答: 1. 河流侵蝕
     
    說  明: 昔日壽山、半屏山地區水泥工業的發展,主要是由於當地岩層屬於古老的隆起珊瑚礁,經風化作用後形成的石灰岩,而文中提到的崩塌即為崩壞作用的一種;但文中並無法判斷是否發生了河流侵蝕的作用。
     
    延伸說明一: 石灰岩
    延伸說明二: 風化作用





  • 瀏覽次數:321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臺灣野外"已絕跡"的動物為下列哪個選項?
     
    1. 梅花鹿 2. 長鬃山羊 3. 穿山甲 4. 臺灣黑熊
    回答率:41.40% 回答率:31.85% 回答率:20.06% 回答率:6.05%
     
    正確解答: 1. 梅花鹿
     
    說  明: 現今墾丁雖有梅花鹿,但為人工飼育野放的成果。
     
    延伸說明一: 墾丁國家公園--生物資料庫查詢
    延伸說明二: 哺乳類生活史與生態需求之調查研究





  • 瀏覽次數:479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丹恩颱風來襲,恆春鎮在10月8日的24小時內降下262毫米的雨。」此段報導是在強調下列哪項降水特徵的指標?
     
    1. 降水強度 2. 降水多寡 3. 降水變率 4. 雨區大小
    回答率:42.25% 回答率:46.28% 回答率:6.79% 回答率:4.25%
     
    正確解答: 1. 降水強度
     
    說  明: 單位時間內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
     
    延伸說明一: 淺談夏季季風
    延伸說明二: 降水





  • 瀏覽次數:29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氣溫與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層的厚度之間,有著何種關係?
     
    1. 成反比 2. 成正比 3. 無相關性 4. 亂數關係
    回答率:42.16% 回答率:42.51% 回答率:7.32% 回答率:7.32%
     
    正確解答: 1. 成反比
     
    說  明: 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層的厚度愈大,代表著喪失的熱量愈多,故氣溫愈低。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30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水質優養化的說明,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可能為畜養家畜的排泄物,排放到河流所造成 2. 水質中含大量的含氮化合物,會促使藻類大量繁殖 3. 水中細菌、微生物的食物充足,可增加生物多樣性 4. 會使得水中溶氧含量減少,影響生物生態
    回答率:9.73% 回答率:34.90% 回答率:42.62% 回答率:12.75%
     
    正確解答: 3. 水中細菌、微生物的食物充足,可增加生物多樣性
     
    說  明: 水質優養化終將使魚、蝦、貝類死亡,降低生物多樣性。
     
    延伸說明一: 水污染指標生物
    延伸說明二: 優養化危機-環境資訊互動網





  • 瀏覽次數:64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維護土壤肥力,防止土壤侵蝕有許多方法。請問開闢梯田或沿等高線種植,其主要的目的是下列哪個選項?
     
    1. 加速水分下滲 2. 防止風化進行 3. 減小營力進行 4. 保持土壤肥力
    回答率:14.15% 回答率:12.24% 回答率:42.61% 回答率:29.09%
     
    正確解答: 3. 減小營力進行
     
    說  明: 梯田或沿等高線種植,都是為了使水向下流動時,有緩衝地區,降低流速。
     
    延伸說明一: 增進土壤肥力的觀念及管理要領
    延伸說明二: 農田生態系





  • 瀏覽次數:37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高山或高緯的冰緣區會產生土石緩滑的現象,土石會依粒徑大小重新做有規則之移動堆積,主要是受何種作用所造成的?
     
    1. 凍裂作用 2. 崩落作用 3. 膠結作用 4. 重力淘選作用
    回答率:8.99% 回答率:38.96% 回答率:8.17% 回答率:42.23%
     
    正確解答: 4. 重力淘選作用
     
    說  明: 高緯地區的土石緩滑現象就是中低緯地區所產生的潛移現象,都是因重力下滑所產生。
     
    延伸說明一: 侵蝕與沈積
    延伸說明二: 土石流





  • 瀏覽次數:51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每年春季與秋季,大陸性冷氣團與海洋性暖氣團相遇時會產生所謂的「介面」,而此介面通常具有下列何種特徵?
     
    1. 氣壓較低 2. 大氣呈穩定狀態 3. 大氣鮮少發生對流現象 4. 若出現降水,其水氣的來源由冷氣團供應
    回答率:42.89% 回答率:13.64% 回答率:11.46% 回答率:31.82%
     
    正確解答: 1. 氣壓較低
     
    說  明: 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相遇,交界面形成一條溫度、濕度、風向顯著變化的狹長地帶, 稱為鋒面。鋒面屬於不穩定氣流的低壓槽,亦形成對流作用與降水,而其降水量的多寡端視南方暖氣團的水氣供應狀況。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621
  • 發表時間:2012/08/1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河川的機能?(A)治水機能(B)利水機能(C)防洪機能(D)環境機能
     
     
    正確解答: . ABD
     
    說  明: 河川機能通常可歸納為三種類別,包括治水機能-宣洩洪水、排除積水、補注地下水、排放廢水及輸送泥砂;利水機能-供應農工業及民生用水、水運交通、漁業及採石等資源與水利發電等能源;環境機能-則有自然保全、親水與空間利用等。
     
    延伸說明一: 河川問答集
    延伸說明二: 水污染來源





  • 瀏覽次數:45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北盆地開口向西北方,且因盆地地形常遭水災之苦,請問以下各條件中哪個選項的洪患機會"較小"?
     
    1. 向西北方移動的颱風 2. 5、6月梅雨季 3. 10、11月颱風 4. 每月農曆15日
    回答率:15.99% 回答率:42.34% 回答率:16.44% 回答率:24.32%
     
    正確解答: 2. 5、6月梅雨季
     
    說  明: 往西北方移動之颱風,颱風中心位在臺灣西側時,會引進之西南氣流將直接灌入臺北盆地;而秋颱風大,易成災;另外農曆十五逢滿月,漲潮易生水患。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373
  • 發表時間:2012/08/20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熱帶地區海水的溫度變化,下列何者隨深度增加溫度劇減程度最嚴重?
     
     
    正確解答: . 斜溫層
     
    說  明: 海水溫度依垂直分佈可分為混合層、斜溫層、深水層。其第二層即為斜溫層,水溫隨深度增加而下降,深度在二百至八百公尺間。
     
    延伸說明一: 認識斜溫層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2,581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關於大氣層的說明是正確的?
     
    1. 對流層是唯一有氣象變化 2. 平流層臭氧量最少 3. 中氣層隨高度增加溫度增加 4. 一般可分三層
    回答率:54.71% 回答率:12.81% 回答率:14.91% 回答率:17.13%
     
    正確解答: 1. 對流層是唯一有氣象變化
     
    說  明: 大氣中的水汽,約有80%存在於對流層,是蒸發、雲、雨最經常出現的區域。對流層是對流(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最旺盛的區域,也是天氣現象發生的地方。
     
    延伸說明一: 大氣層介紹
    延伸說明二: 認識臭氧層





  • 瀏覽次數:28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興建水庫對於水文歷線的影響為何?
     
    1. 延長洪峰延滯期 2. 增加洪峰流量 3. 縮短河川漲水時間 4. 漲水翼更形陡峭
    回答率:42.65% 回答率:23.66% 回答率:26.16% 回答率:7.17%
     
    正確解答: 1. 延長洪峰延滯期
     
    說  明: 興建水庫後水文歷線會受到人為調控而改變,當豪雨發生時,水庫可截留洪水而讓下游的居民有更充裕的時間疏散,亦即具有延長洪峰延滯期的效用;會降低洪峰流量、延長河川漲水時間、漲水翼轉為平緩。
     
    延伸說明一: 從永續發展的觀點看水庫的開發
    延伸說明二: 從水源生態觀點探討河川防洪方法





  • 瀏覽次數:607
  • 發表時間:2012/08/1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國際環境保護公約特別針對海洋污染所立的公約?
     
     
    正確解答: . 倫敦公約
     
    說  明: 《防止傾倒廢棄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簡稱《1972倫敦公約》,該公約的產生源於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1972年12月在英國倫敦通過並開放簽字。
     
    延伸說明一: 海洋污染、危機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28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番薯田與甘蔗田裡常有許多田鼠危害作物,農民常用捕鼠籠捕捉田鼠,這種防治法屬於下列哪類?
     
    1. 捕殺法 2. 遮斷法 3. 誘殺法 4. 生物防治法
    回答率:36.07% 回答率:8.21% 回答率:43.21% 回答率:12.14%
     
    正確解答: 3. 誘殺法
     
    說  明: 捕鼠籠裡面會放食物引誘田鼠進去攝食,因此屬於誘殺法而非捕殺法。
     
    延伸說明一: 物理防治法
    延伸說明二: 神魂顛倒的氣味──性費洛蒙





  • 瀏覽次數:50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水資源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全球並未達到水循環的平衡 2. 大氣儲存了全球大量的水資源 3. 赤道地區氣溫高,蒸發量大,又缺乏午後雷陣雨,是為缺水區 4. 地表上的淡水資源大多儲存在冰雪中
    回答率:19.28% 回答率:14.66% 回答率:21.29% 回答率:43.78%
     
    正確解答: 4. 地表上的淡水資源大多儲存在冰雪中
     
    說  明: 全球有達到水平衡;大氣中儲存的水氣含量非常低;在赤道地區為剩水區;陸地上的水資源主要儲存在冰河中。
     
    延伸說明一: 歡迎來到節約用水資訊網
    延伸說明二: 水循環





  • 瀏覽次數:780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如果地球自轉的方向相反,太陽從西邊出來,會發生下列哪種現象?
     
    1. 南北半球的四季會顛倒 2. 北半球的東北信風會變成東南信風 3. 南半球的東南信風會變成西南信風 4. 南半球的東南信風會改吹西北信風
    回答率:29.67% 回答率:12.68% 回答率:43.14% 回答率:13.33%
     
    正確解答: 3. 南半球的東南信風會變成西南信風
     
    說  明: 地球自轉所造成的影響最常見的是方向的偏向,因此當地球自轉方向變成東向西轉,將造成東西方向的風向也隨之相反,因此應為西北信風和西南信風;與四季無關,四季的形成是由於地軸傾斜,太陽直射位置南北向移動所導致。
     
    延伸說明一: 氣候總論
    延伸說明二: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 瀏覽次數:43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人造雨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發生在高空中有過飽和水蒸氣存在時 2. 在高空中散布乾冰的目的是在降低溫度 3. 以碘化銀作為晶種,使過飽和水蒸氣凝結成水 4. 人造雨是利用再結晶的方法,將高空中的水和冰分離出來
    回答率:14.59% 回答率:21.18% 回答率:20.00% 回答率:44.24%
     
    正確解答: 4. 人造雨是利用再結晶的方法,將高空中的水和冰分離出來
     
    說  明: 人造雨是以碘化銀作為晶種,降溫使過飽和水蒸氣凝結成水。
     
    延伸說明一: 人造雨
    延伸說明二: 經濟部水利署人造雨工作小組作業設置要點





  • 瀏覽次數:2,601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對於聖嬰現象的描述有誤?
     
    1. 沙漠地區雨量暴增 2. 秘魯境內出現湖泊 3. 東太平洋魚群死亡 4. 東太平洋水溫降低
    回答率:14.80% 回答率:14.37% 回答率:14.64% 回答率:56.11%
     
    正確解答: 4. 東太平洋水溫降低
     
    說  明: 在「聖嬰現象」發生期間,原來西行之東太平洋表層洋流反向東流,逐漸受熱增溫後聚於東太平洋海域,使湧升流消失,導致魚類的食物來源消失。
     
    延伸說明一: 認識聖嬰現象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48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一種氣候特徵的形成,與「暖流」的關係最密切?
     
    1. 熱帶莽原氣候的乾濕分明 2. 熱帶氣旋的風速 3. 熱帶海岸沙漠的形成 4. 歐洲冬季氣溫較同緯度其他地區高
    回答率:14.56% 回答率:34.39% 回答率:6.96% 回答率:43.67%
     
    正確解答: 4. 歐洲冬季氣溫較同緯度其他地區高
     
    說  明: 歐洲高緯地區因北大西洋暖流的調節,氣候相對暖濕,且港口冬季不結冰。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47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灣4種潮間帶,哪種海岸的生物量"最低"?
     
    1. 泥岸 2. 沙岸 3. 岩岸 4. 礁岸
    回答率:21.46% 回答率:43.99% 回答率:22.96% 回答率:11.37%
     
    正確解答: 2. 沙岸
     
    說  明: 沙岸的生物量比泥岸、岩岸、礁岸三個海岸低。
     
    延伸說明一: 為什麼沙岸的生物數量多,但種類少?
    延伸說明二: 潮間帶生物有哪些特性?





  • 瀏覽次數:89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流動水域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水流速度快,故溶氧量少 2. 污染很少,浮游生物容易生存 3. 與陸域生態系有明顯區隔 4. 上游的物種數量小於中游
    回答率:16.02% 回答率:19.11% 回答率:19.57% 回答率:44.39%
     
    正確解答: 4. 上游的物種數量小於中游
     
    說  明: 流動水域的溶氧量較靜水水域大,且流動水域水流快,浮游生物不易生存;其營養、能量需仰賴陸域生態系。
     
    延伸說明一: 溶氧量
    延伸說明二: 溪流生態系





  • 瀏覽次數:449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木本雙子葉植物莖部樹皮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自木栓形成層起以外的部分 2. 自表皮以外的部分 3. 自皮層以外的部分 4. 自韌皮部起以外的部分
    回答率:25.35% 回答率:12.21% 回答率:17.28% 回答率:44.70%
     
    正確解答: 4. 自韌皮部起以外的部分
     
    說  明: 樹皮是維管束形成層以外的部分,包含韌皮部、皮層、木栓形成層、木栓層。
     
    延伸說明一: 如何分辨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
    延伸說明二: 樹木外科手術





  • 瀏覽次數:591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生物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提出問題是科學方法的第一步 2. 觀察有時須利用適當的儀器 3. 提出假設後設計實驗需有實驗組與對照組 4. 學說與定律均必須適時修改
    回答率:44.64% 回答率:7.09% 回答率:15.40% 回答率:32.87%
     
    正確解答: 1. 提出問題是科學方法的第一步
     
    說  明: 觀察是科學方法的第一步。
     
    延伸說明一: 科學方法與科學進展
    延伸說明二: 戶外教學





  • 瀏覽次數:44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前雷後雨,落不濕土」、「一粒雨擲死一個人」,以上臺灣諺語所形容的降水類型,主要成因是下列哪個選項?
     
    1. 地形抬升 2. 鋒面滯留 3. 熱力對流 4. 強烈低氣壓
    回答率:4.32% 回答率:31.82% 回答率:44.55% 回答率:18.86%
     
    正確解答: 3. 熱力對流
     
    說  明: 「前雷後雨」提示出因強烈熱對流所形成的午後雷陣雨;「落不濕土」強調其降水時間短的特徵;「一粒雨擲死人」則強調其降水強度大的特徵。
     
    延伸說明一: 臺灣氣候的特徵
    延伸說明二: 降水





  • 瀏覽次數:58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植物光合作用中的光反應,其主要功能為何?
     
    1. 固定二氧化碳 2. 產生ATP和NADPH 3. 利用ATP產生葡萄糖 4. 由二氧化碳和水產生葡萄糖
    回答率:7.11% 回答率:44.37% 回答率:13.34% 回答率:34.14%
     
    正確解答: 2. 產生ATP和NADPH
     
    說  明: 光合作用包含光反應及暗反應,前者必須在有光的情形下,在葉綠餅內進行,形成ATP及NADPH。後者則無需光的存在,在基質中進行,可藉一系列酵素所促進的反應,將二氧化碳轉變為醣類。
     
    延伸說明一: 第三章 養分和能量
    延伸說明二: 第三章 生命世界





  • 瀏覽次數:46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冰河消融線是指冰雪累積與融化的分界位置,且該分界會隨氣溫變化而位移。請問不考慮高度差異下,下列關於消融線的敘述,哪個選項較為合理?
     
    1. 夏天時,冰河消融線會往冰河下游位移 2. 低緯區的冰河消融線位置,通常會較高緯區高 3. 乾燥區的冰河消融線位置,通常會較溼潤區低 4. 工業革命以來,冰河消融線位置大致呈現前進現象
    回答率:19.91% 回答率:45.64% 回答率:22.37% 回答率:11.41%
     
    正確解答: 2. 低緯區的冰河消融線位置,通常會較高緯區高
     
    說  明: 夏天時因溫度升高造成冰雪融化,該線會往上游位移;根據降水量來比較,溼潤區會較低才對;工業革命以來,因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造成溫室效應明顯,消融線呈現後退。
     
    延伸說明一: 全球環境變遷
    延伸說明二: 冰河地形





  • 瀏覽次數:57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某城市位在河流的下游,長久以來居民都須忍受惡劣的水質。但在將家庭廚廁產生的污水由原先直接排放到河川,改為經由下水道,先通往污水處理場,處理後再排放,結果河川逐漸不再散發惡臭,河水中水生生物的種類也增加了。下列何項是此河流環境改善的主要原因?
     
    1. 注入河流的家庭清潔劑大量增加 2. 注入河流的營養鹽的含量減少 3. 家庭污水的排放量減少 4. 注入河流中的水量減少
    回答率:6.90% 回答率:44.78% 回答率:44.42% 回答率:3.72%
     
    正確解答: 2. 注入河流的營養鹽的含量減少
     
    說  明: 家庭污水大量提供河川氮與磷,加速藻類繁殖,河川優養化,水中氧氣減少導致生物死亡。增加家庭污水接管率減少污水直接排放河川,可降低此現象的發生。
     
    延伸說明一: 水污染指標生物
    延伸說明二: 優養化危機-環境資訊互動網





  • 瀏覽次數:38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海洋中的島嶼和臺灣常孕育多種特有生物,其最可能的原因為何?
     
    1. 不易橫越海洋散布 2. 食物豐富 3. 氣候溫和 4. 缺少天敵
    回答率:43.83% 回答率:16.54% 回答率:29.40% 回答率:10.24%
     
    正確解答: 1. 不易橫越海洋散布
     
    說  明: 不易橫越海洋散布,是最有可能的原因。
     
    延伸說明一: 島嶼生態系
    延伸說明二: 生態系簡介:臺灣的生態系多樣性





  • 瀏覽次數:57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三月死魚鰍,六月風燬稻。」是昔日農家常會擔心的兩種災情,請問後者所謂「風燬稻」的「風」,指的是下列哪個選項?
     
    1. 颱風 2. 焚風 3. 海風 4. 滯留鋒
    回答率:43.54% 回答率:44.96% 回答率:4.96% 回答率:5.49%
     
    正確解答: 1. 颱風
     
    說  明: 農曆三月時是季風交替的乾季,常發生圳溝中的魚鰍因缺水而死的情況;而農曆六月時是颱風季節,強大風勢常吹毀田裡準備收成的稻穀。
     
    延伸說明一: 颱風百問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39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根部構造的描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肉眼可觀察到的根毛是多細胞的構造 2. 內皮細胞,為一層排列緊密的死細胞 3. 周鞘具細胞分裂能力,由此長出支根 4. 根的表皮具有角質化可防止水分流失
    回答率:13.88% 回答率:9.00% 回答率:44.47% 回答率:32.39%
     
    正確解答: 3. 周鞘具細胞分裂能力,由此長出支根
     
    說  明: 根毛為表皮細胞向外突出所形成的單細胞構造;內皮細胞為活細胞;根的表皮不具角質化,以利吸收水分。
     
    延伸說明一:
    延伸說明二: 根毛





  • 瀏覽次數:54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生物可以去除重金屬污染,下列有關其原理的敘述哪個選項"錯誤"的?
     
    1. 微生物可將重金屬分解成無害的物質 2. 利用特定植物可將土壤中的重金屬吸收至植物體內 3. 細菌可將重金屬變成不可利用的形式累積在細胞中 4. 可利用細菌吸附重金屬
    回答率:45.23% 回答率:18.88% 回答率:16.45% 回答率:19.44%
     
    正確解答: 1. 微生物可將重金屬分解成無害的物質
     
    說  明: 重金屬不能被分解,只能被生物吸附,最後仍需收集這些生物銷毀。
     
    延伸說明一: 土壤與地下水整治兒童網
    延伸說明二: 生物分解垃圾袋在有機廢棄物堆肥化之應用





  • 瀏覽次數:71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中屬於盆地地形,試問造就該地型的成因可能是哪個選項?
     
    1. 盆地四周山區的沉積作用較盆地中心強 2. 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 3. 盆地四周西流的侵蝕作用強烈 4. 因斷層作用造成陸地逐漸陷落
    回答率:27.48% 回答率:14.53% 回答率:12.09% 回答率:45.18%
     
    正確解答: 4. 因斷層作用造成陸地逐漸陷落
     
    說  明: 盆地為斷層作用造成部分陸地陷落,形成被四周地勢較高的山丘所圍繞的平地。
     
    延伸說明一: 盆地地形
    延伸說明二: 臺中盆地





  • 瀏覽次數:39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灣中北部的礫石台地,如八卦山、新竹湖口、臺北林口等,普遍分布著偏酸性的紅色土壤,主要是經由何種成土作用形成的?
     
    1. 澱積作用 2. 鈣化作用 3. 淋溶作用 4. 灰化作用
    回答率:17.44% 回答率:26.41% 回答率:45.64% 回答率:9.74%
     
    正確解答: 3. 淋溶作用
     
    說  明: 臺灣西部因高溫多雨,淋溶作用盛,故普遍分布酸性的紅壤。
     
    延伸說明一: 淋溶作用
    延伸說明二: 地形總論





  • 瀏覽次數:33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河流特性與侵蝕、堆積作用之間的相關性,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河流動能大→堆積作用為主 2. 河流流幅窄→侵蝕作用為主 3. 河流流量大→堆積作用為主 4. 河流負荷量大→侵蝕作用為主
    回答率:9.73% 回答率:45.59% 回答率:23.71% 回答率:20.36%
     
    正確解答: 2. 河流流幅窄→侵蝕作用為主
     
    說  明: 河流動能大→侵蝕作用為主。河流流量大→侵蝕作用為主。河流負荷量大→堆積作用為主。
     
    延伸說明一: 河流侵蝕作用
    延伸說明二: 河積地形





  • 瀏覽次數:25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石灰岩地形的演育可分為:(A)殘丘;(B)滲穴;(C)窪盆;(D)錐丘。依照時間先後順序,正確的排列是下列哪個選項?
     
    1. ABCD 2. BCDA 3. CBDA 4. CBAD
    回答率:9.02% 回答率:46.72% 回答率:26.64% 回答率:17.62%
     
    正確解答: 2. BCDA
     
    說  明: 依照石灰岩地形溶蝕後產生的地形順序為:滲穴→窪盆→錐丘→殘丘。
     
    延伸說明一: 石灰岩地形
    延伸說明二: 石灰岩





  • 瀏覽次數:505
  • 發表時間:2012/08/1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非游離輻射?(A)紫外線(B)放射線(C)紅外線(D)雷射
     
     
    正確解答: . ACD
     
    說  明: 非游離輻射是指能量較弱之輻射,並不會破壞生物組織細胞內各種原子和分子,非游離電磁輻射波指頻率小於3*1015Hz 之頻段,含有微波、遠紅外線、近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調頻廣播、行動電話基地台、雷達、衛星通訊、雷射等。
     
    延伸說明一: 游離輻射問與答
    延伸說明二: 游離輻射的 認識





  • 瀏覽次數:63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通常地表氣溫和海拔高度呈現反比的關係,但有時在地表會有逆溫現象,亦即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此現象最易發生在冬季晴朗無風的夜晚。請問為何「晴朗無風」有助於逆溫的形成?
     
    1. 增加吸熱 2. 使氣壓降低 3. 有助分子熱量輻射 4. 有助地表大氣熱量累積
    回答率:12.60% 回答率:23.10% 回答率:16.16% 回答率:47.01%
     
    正確解答: 4. 有助地表大氣熱量累積
     
    說  明: 「晴朗無風」表示無熱對流,從地表散失的熱到空氣中,空氣分子單靠輻射熱量散失不易,會使熱量累積在地表大氣形成逆溫。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59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藻華」是藻類過度繁殖所致,藻類可以行光合作用產生氧,為何「藻華」卻經常造成水域中魚類的大量死亡?
     
    1. 藻華本身就是有毒的藻類 2. 藻華覆蓋水面,造成空氣中的氧無法進入水中 3. 藻華的大量殘骸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水中溶解的氧 4. 藻華中含大量的藍綠菌,藍綠菌是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回答率:3.91% 回答率:40.14% 回答率:46.77% 回答率:8.84%
     
    正確解答: 3. 藻華的大量殘骸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水中溶解的氧
     
    說  明: 藻華的大量殘骸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水中溶解的氧。
     
    延伸說明一: 藻華(algalbloom)
    延伸說明二: 紅潮(redtides)





  • 瀏覽次數:2,427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一個圖案是沙塵暴的符號?
     
    回答率:12.01% 回答率:19.03% 回答率:57.37% 回答率:11.47%
     
    正確解答:
     
    說  明: 選項1是霾、選項2是吹煙、選項4是揚塵。
     
    延伸說明一: 沙塵暴、測報符號
    延伸說明二: 沙塵暴的影響





  • 瀏覽次數:57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對於人類歷史上幾次污染事件的敘述,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日本水俁病是由於汞污染,造成受害者腦部受損 2. 牡蠣為容易累積重金屬的生物,而綠牡蠣正是銅的累積造成的 3. 桃園縣觀音鄉曾發生的痛痛病與砷污染有關 4. 臺南市中石化安順廠附近居民多人罹癌,懷疑是戴奧辛污染當地水源所致
    回答率:12.08% 回答率:23.98% 回答率:47.60% 回答率:16.16%
     
    正確解答: 3. 桃園縣觀音鄉曾發生的痛痛病與砷污染有關
     
    說  明: 痛痛病才是與重金屬鎘有相關。是由1950年發生在日本富山縣的世界最早的鎘中毒事件。鎘中毒導致骨骼軟化(骨質疏鬆症)及腎功能衰竭。病名來自患者由於關節和脊骨極度痛楚而發出的叫喊聲(日文:「痛い、痛い」)。鎘由山區裏的礦場排放到河裏。事件中礦業公司被成功起訴。
     
    延伸說明一: 誰記得痛痛病
    延伸說明二: 淺談環境荷爾蒙





  • 瀏覽次數:3,026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減少下列哪一組氣體最能有效防治酸雨的產生?
     
    1.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2.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3. 臭氧、氟氯碳化物 4.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回答率:14.70% 回答率:56.86% 回答率:13.73% 回答率:14.27%
     
    正確解答: 2.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
     
    說  明: 一般而言,酸雨中NO3-及 SO42- 為主要的致酸物質,它們是由硫氧化物(SO2)與氮氧化物(NO,NO2)轉化而來。
     
    延伸說明一: 認識酸雨
    延伸說明二: 酸雨的危害





  • 瀏覽次數:72
  • 發表時間:2012/11/23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地球上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淡水約佔全球水資源的多少?
     
    1. 0.01% 2. 0.3% 3. 1% 4. 10%
    回答率:24.64% 回答率:46.38% 回答率:18.84% 回答率:10.14%
     
    正確解答: 2. 0.3%
     
    說  明: 水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之一,水資源的總量中有97%是海水,3%是淡水,分布於冰河、冰層、地底下、河川等,但是真正可以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卻不到0.3%,因此我們更加需要珍惜水資源。
     





  • 瀏覽次數:41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凍融作用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屬於物理風化作用 2. 地表岩石在原地崩解 3. 經常發生在終年冰雪封凍的兩極區 4. 可形成大片的岩海地形
    回答率:17.65% 回答率:15.44% 回答率:48.04% 回答率:18.14%
     
    正確解答: 3. 經常發生在終年冰雪封凍的兩極區
     
    說  明: 凍融作用好發於溫度經常性在0℃上下變動的區域,終年冰封的兩極地區反而因為溫度沒有回升,而缺乏凍融交替作用的發生。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淺談夏季季風





  • 瀏覽次數:2,776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離子?
     
    1. 氯 2. 鈉 3. 鎂 4. 溴
    回答率:57.94% 回答率:18.90% 回答率:12.84% 回答率:9.88%
     
    正確解答: 1. 氯
     
    說  明: 海水中的主要成分有鈉、鉀、鎂、氯、硫酸鹽等等,其中以氯的成份最多,其次為鈉。
     
    延伸說明一: 海水物質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36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抽蓄水力發電,其能量轉換主要的過程為下列何者?
     
    1. 電能→水的位能→水的動能→電能 2. 電能→水的動能→水的位能→電能 3. 水的動能→化學能→水的位能→電能 4. 電能→化學能→水的動能→電能
    回答率:46.13% 回答率:18.51% 回答率:31.77% 回答率:3.59%
     
    正確解答: 1. 電能→水的位能→水的動能→電能
     
    說  明: 水力發電的原理,是利用發電廠與上池水位的高低位能差帶動發電機發電。抽蓄水利發電原理,主要是利用夜間離峰時段的剩餘電力將下池的庫水抽回上池蓄存,待白天尖峰時段再利用上池與下池水高低位能差,將上池水放下,推動水輪機發電,將離峰時段剩餘之低成本電力,轉化為尖峰時間高價值之電力。
     
    延伸說明一: 大高雄潔淨能源技術可行性案例說明-水力發電
    延伸說明二: 水資源利用現況-水力發電





  • 瀏覽次數:59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地球上的各種水體,其水循環更新的速度並不相同,試問「地下水」約需幾年的更新速度?
     
    1. 8年 2. 48年 3. 84年 4. 840年
    回答率:14.12% 回答率:17.52% 回答率:20.24% 回答率:47.45%
     
    正確解答: 4. 840年
     
    說  明: 地下水面不傾斜,流動不易流動緩慢,故完成水循環的時間甚長,更新水體的速度需耗費840年,故污染地下水的嚴重性可見一般。
     
    延伸說明一: 地下水學習教材
    延伸說明二: 節約地下水源防止地層下陷





  • 瀏覽次數:48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建水庫可能帶來的影響,"不包括"下列哪個選項?
     
    1. 下游河川流量減少 2. 導致地層下陷 3. 河口三角洲縮減 4. 河中生物增加
    回答率:6.03% 回答率:47.61% 回答率:5.61% 回答率:40.75%
     
    正確解答: 2. 導致地層下陷
     
    說  明: 興建水庫會使上游淤沙量增加,下游水量、輸沙量減少;地層下陷為超抽地下水等因素所致,不可能由興建水庫所引發;部分生態系統改變。
     
    延伸說明一: 從永續發展的觀點看水庫的開發
    延伸說明二: 從水源生態觀點探討河川防洪方法





  • 瀏覽次數:2,463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清淨家園5S中「整頓」的效益?(A)降低作業成本 (B)提高工作效率 (C)提升工作環境品質(D)激勵工作士氣
     
    1. AB 2. BC 3. BCD 4. ABCD
    回答率:11.16% 回答率:15.68% 回答率:13.77% 回答率:59.19%
     
    正確解答: 4. ABCD
     
    說  明: 整頓(Systemise)是指把必要用的物品井然有序的放置在容易取得的位置,必須做到固定擺置位置、擺放方式及清楚的標示。需要的物品要能很快的拿到,不需要尋找,用後放回原處,達到安全、高效率、高效能。 因此四個選項都是答案。
     
    延伸說明一: 清淨家園、推動方案
    延伸說明二: 清淨家園5S、實施計劃





  • 瀏覽次數:378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對於DDT等殺蟲劑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
     
    1. 各級生物依營養階層,DDT含量會逐漸增加 2. DDT會導致動物生殖能力及生物多樣性降低 3. DDT經由食物性關係,在各級消費者體中逐漸稀釋 4. DDT會干擾鳥類蛋殼的形成,進而降低孵化率
    回答率:20.43% 回答率:22.31% 回答率:48.66% 回答率:8.60%
     
    正確解答: 3. DDT經由食物性關係,在各級消費者體中逐漸稀釋
     
    說  明: DDT不易分解,會經由食性關係,在各級消費者中逐漸累積放大。
     
    延伸說明一: 淺談環境荷爾蒙
    延伸說明二: 正視國際禁用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與臺灣地區之現況調查分析





  • 瀏覽次數:43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台灣水韭是稀有水生蕨類植物。下列有關台灣水韭的敘述,何者正確?
     
    1. 會開韭菜花 2. 不具輸送水分及養分的維管束 3. 具有根、莖和葉等器官 4. 主要以種子來繁衍子代
    回答率:11.19% 回答率:27.04% 回答率:48.25% 回答率:13.52%
     
    正確解答: 3. 具有根、莖和葉等器官
     
    說  明: 臺灣水韭不是開花植物,不會開花,主要以孢子來繁殖子代;蕨類是維管束植物,輸送水分及養分的維管束。
     
    延伸說明一: 「生態水池適用植物」列表
    延伸說明二: 中低海拔蕨類物候調查研究





  • 瀏覽次數:36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個選項對天氣的影響最大?
     
    1. 二氧化碳 2. 臭氧 3. 甲烷 4. 水氣
    回答率:32.31% 回答率:10.03% 回答率:9.75% 回答率:47.91%
     
    正確解答: 4. 水氣
     
    說  明: 地表附近的大氣成分中有水氣、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及臭氧等氣體,這些氣體對於大氣溫度的恆定有相當大的幫助,其中水氣更是天氣變化不可缺少的要素。
     
    延伸說明一: 臺灣氣候的特徵
    延伸說明二: 大氣中水氣含量量測





  • 瀏覽次數:87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灣因位在歐亞大陸和太平洋交界處,屬季風氣候區,且臺灣的冬季季風較夏季季風強勁。請問這主要是下列哪一個原因造成的?
     
    1. 地形起伏 2. 海陸分布 3. 行星風系 4. 洋流影響
    回答率:9.48% 回答率:16.39% 回答率:48.83% 回答率:24.12%
     
    正確解答: 3. 行星風系
     
    說  明: 臺灣位在東北信風區,雖然氣候主要受季風影響,但東北信風在夏季會削弱西南季風;冬季時,東北信風和東北季風則有加乘效果。
     
    延伸說明一: 臺灣氣候的特徵
    延伸說明二: 淺談夏季季風





  • 瀏覽次數:729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寶貴資源,有關水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是一種不可更新的資源,數量有限 2. 被污染過的水不能再重複使用 3. 海洋鹹水含鹽分高,故不屬水資源 4. 分布在陸地上的水是以固態存在的冰最多,鹹水次之
    回答率:18.52% 回答率:48.33% 回答率:10.17% 回答率:22.14%
     
    正確解答: 2. 被污染過的水不能再重複使用
     
    說  明: 水是一種可更新資源;海水也是水資源之一部分,只是不能為人類所直接使用;陸地上的水資源以固體的冰河為最大量。
     
    延伸說明一: 歡迎來到節約用水資訊網
    延伸說明二: 水循環





  • 瀏覽次數:2,400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不是水中污染物影響生物生存的原因?
     
    1. 降低透光度 2. 產生毒性 3. 降低溶氧 4. 產生臭氧
    回答率:14.10% 回答率:13.77% 回答率:12.27% 回答率:59.74%
     
    正確解答: 4. 產生臭氧
     
    說  明: 魚類或其他水生物,均需有適當的溶氧才能生存,如果水遭受到污染後,往往會造成水中生物的死亡。水中的溶氧被耗盡時,將引起有機物質之生物厭氧分解,產生臭味,水呈濁黑,造成嚴重之環境污染問題。水中的毒性物質,如重金屬、農藥、放射性物質等,也均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延伸說明一: 水污染來源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44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若人類抽取的地下水量超過其安全出水量,則可能導致地表下方的岩層孔隙遭到壓縮,因而形成地層下陷的災害。請問在下列何種地質構造的地區,其安全出水量"最小"?
     
    1. 冰磧平原地區 2. 河階階面地區 3. 古山麓沖積扇的隆起台地區 4. 古湖泊盆地、地質鬆軟未固結的地區
    回答率:15.87% 回答率:13.83% 回答率:19.05% 回答率:48.98%
     
    正確解答: 4. 古湖泊盆地、地質鬆軟未固結的地區
     
    說  明: 由於古湖泊盆地的地質鬆軟、未固結,故該地區地層容易整體性的因重力而向下壓縮,因而導致在超抽地下水之後,地層下陷的結果;因此一般在此種地區的地下水安全出水量限制較為嚴格,例如1970年代的臺北盆地。
     
    延伸說明一: 地下水學習教材
    延伸說明二: 節約地下水源防止地層下陷





  • 瀏覽次數:47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是地球上面積最大以及生物種類最多的生態系。在海洋生態系中,隨著水深的不同,環境條件與生物種類分布也常有很大的差異,有關海洋生態系的描述,下列哪一選項"不正確"?
     
    1. 海洋生態系常以水深200公尺為界,區分為「淺海區」與「大洋區」(或稱「近海區」與「遠海區」) 2. 「淺海區」底部又稱為「大陸棚」,此水域受陽光照耀富含礦物質,所以棲息其中的生物種類繁多 3. 「大洋區」的生存空間遼闊,所以容納的生物種類遠較分布在「淺海區」的生物種類多 4. 「潮間帶」指得是海岸高潮線和低潮線之間的區域,生物須發展出特殊的適應方式,以抵抗海浪的衝擊
    回答率:15.87% 回答率:18.48% 回答率:49.57% 回答率:15.43%
     
    正確解答: 3. 「大洋區」的生存空間遼闊,所以容納的生物種類遠較分布在「淺海區」的生物種類多
     
    說  明: 大洋區其空間比淺海區大,但是由於遠離陸地造成有機物含量少,且浮游生物少,基礎生產量低,故生物的種類與數量少。
     
    延伸說明一: 海洋生態系
    延伸說明二: 潮間帶生態系簡介





  • 瀏覽次數:2,443
  • 發表時間:2010/12/03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河川有分主流與支流,當很多支流不斷匯聚形成大的河道系統,應該稱為?
     
    1. 集水區 2. 水系 3. 分水嶺 4. 流域
    回答率:13.55% 回答率:59.92% 回答率:11.29% 回答率:15.20%
     
    正確解答: 2. 水系
     
    說  明: 水系很多小分支不斷的匯聚形成的,如長江、黃河,而流域是指的是水系流經的區域。因此不管是在小支流或是主支流產生污染,都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水系,同時也影響到整個流域範圍的民眾。
     
    延伸說明一: 認識台灣河川
    延伸說明二: 什麼是水系?





  • 瀏覽次數:46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淡水河、大甲溪和濁水溪等大河流源頭的水域,其共同具有的生態特色為何?
     
    1. 溶氧高 2. 水質偏酸 3. 生產者多 4. 光合作用旺盛
    回答率:49.33% 回答率:20.44% 回答率:21.78% 回答率:8.22%
     
    正確解答: 1. 溶氧高
     
    說  明: 文中所列三條河川代表淡水生態系的流動性水域,「大河流源頭」代表上游,其理化特性為水溫較低、水流湍急、生產者附著不易,所以數量有限,光合作用也就不旺盛;水質偏鹼溶氧量較高,需依賴陸地生態系之枯枝落葉提供消費者食物來源。
     
    延伸說明一: 河流水文
    延伸說明二: 「臺灣生態之美」資料庫





  • 瀏覽次數:527
  • 發表時間:2012/08/20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世界氣象組織定出只要紫外線指數超過下列何者標準就代表紫外線過量?
     
     
    正確解答: . 指數8
     
    說  明: 紫外線指數(UV-I)為表示紫外線強度之數值,將紫外線UV-R 波段的一小時中,有效輻射量依其數值大小分成0 至15 級,0-2為微量級、3-5為低量級、6-7為中量級、8-10為過量級、11以上為危險級。
     
    延伸說明一: 紫外線指線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58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通常河流自上游到下游可以看見下列幾種河流地形?(A)沖積扇;(B)氾濫平原;(C)三角洲;(D)峽谷。請由上游至下游順序排列。
     
    1. DBCA 2. DACB 3. DABC 4. DCAB
    回答率:18.21% 回答率:20.14% 回答率:48.86% 回答率:12.43%
     
    正確解答: 3. DABC
     
    說  明: 峽谷地形以侵蝕為主,為河川的上游,當河流出山麓由窄河道變成寬河道時,會開始堆積,形成山麓沖積扇,往下走則是氾濫平原,最後為河口三角洲。
     
    延伸說明一: 河流侵蝕作用
    延伸說明二: 河積地形





  • 瀏覽次數:44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在1999年9月21日的大地震使堀坔山發生「走山」現象,大量落石阻塞清水溪上游,造成「新草嶺潭」,這個過程及景觀是由下列哪種營力直接形成?
     
    1. 河蝕 2. 風化 3. 崩解 4. 崩壞
    回答率:7.88% 回答率:7.43% 回答率:35.59% 回答率:48.20%
     
    正確解答: 4. 崩壞
     
    說  明: 走山現象即山崩,是崩壞作用中速度最快的一種。
     
    延伸說明一: 崩壞地形
    延伸說明二: 車籠埔斷層





  • 瀏覽次數:2,622
  • 發表時間:2010/10/06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是長期暴露於振動使全身容易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A)坐骨神經痛(B)腕道症候群(C)白指病(D)間歇性麻痛感
     
    1. ABCD 2. ABD 3. AB 4. ABC
    回答率:59.25% 回答率:18.08% 回答率:12.10% 回答率:10.23%
     
    正確解答: 1. ABCD
     
    說  明: 長期暴露於全身振動容易導致下背痛、坐骨神經痛及脊椎系統退化性病變:例如錐間盤突出,長期暴露於局部振動(手-手臂振動)會導致末梢循環機能障礙、肌肉骨骼傷害等,例如白指病、腕道症候群、間歇性麻痛感等。
     
    延伸說明一: 職業傷害
    延伸說明二:





  • 瀏覽次數:669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緯度與氣候的關係,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敘述?
     
    1. 同一緯度雖地形不同,但氣候通常相似 2. 同一緯度,沿海比內陸多雨 3. 在西風帶內,大陸西岸比東岸宜於人居 4. 同緯度,內陸氣溫變化大於沿海
    回答率:49.85% 回答率:19.33% 回答率:17.94% 回答率:12.27%
     
    正確解答: 1. 同一緯度雖地形不同,但氣候通常相似
     
    說  明: 高度會影響氣候,因此同一緯度和地形,高度不同,氣候會跟著不同。
     
    延伸說明一: 氣候
    延伸說明二: 氣候總論





  • 瀏覽次數:40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生物可藉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變為化學能,供細胞利用。有關光合作用,下列哪個敘述是正確的?
     
    1. 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時,固定二氧化碳生成醣分子的反應是在葉綠囊上進行 2. 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細胞都含有葉綠體 3. 植物細胞主要利用綠光來進行光合作用 4. 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時,將水分解產生氧分子的反應是在葉綠體的基質中進行
    回答率:16.75% 回答率:50.00% 回答率:11.17% 回答率:21.83%
     
    正確解答: 2. 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細胞都含有葉綠體
     
    說  明: 植物細胞進行光合作用時,固定二氧化碳是在葉綠體基質進行,非葉綠囊,而水分解產生氧分子的反應是在葉綠囊上進行;植物細胞主要利用藍、紫光和紅光來進行光合作用。
     
    延伸說明一: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延伸說明二: 植物怎樣製造養分





  • 瀏覽次數:40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灣每到颱風季便常造成淹水,請問這是颱風降水的哪個特性所致?
     
    1. 降水量 2. 降水強度 3. 降水變率 4. 降水季節分布
    回答率:35.18% 回答率:49.25% 回答率:4.02% 回答率:11.31%
     
    正確解答: 2. 降水強度
     
    說  明: 颱風造成的水災都是短時間降下大雨,亦即降水強度太大所致。
     
    延伸說明一: 淺談夏季季風
    延伸說明二: 颱風百問





  • 瀏覽次數:54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哪個選項與溫室效應有直接關係?
     
    1. 二氧化碳,紅外線 2. 二氧化碳,宇宙射線 3. 二氧化碳,紫外線 4. 二氧化碳,無線電
    回答率:49.44% 回答率:4.29% 回答率:45.71% 回答率:0.56%
     
    正確解答: 1. 二氧化碳,紅外線
     
    說  明: 大氣中的氣體或多或少會吸收紅外線,使紅外線反射回太空時沒有那麼順暢,而部分被攔截下來的紅外線使得大氣溫度上升。
     
    延伸說明一: 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的關連
    延伸說明二: 溫室效應





  • 瀏覽次數:35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若依沿海陸地或海面的升降來區分,臺灣東部海岸為離水海岸。」此一論點的主要證據是下列哪個選項?
     
    1. 山地逼近於海 2. 海岸平原狹窄 3. 海岸山脈東側多海階 4. 海灘多屬礫灘性質
    回答率:21.31% 回答率:17.61% 回答率:50.00% 回答率:10.23%
     
    正確解答: 3. 海岸山脈東側多海階
     
    說  明: 沉水與離水作用往往不是絕對的,要強調「相對性」。如臺灣沿海屬於相對上升的地形,因臺灣陸地隆起,近期又有海平面上升的現象,兩者相較下陸地隆起的現象較明顯,故東部海岸產生海階地形。
     
    延伸說明一: 海蝕地形
    延伸說明二: 海岸類型





  • 瀏覽次數:315
  • 發表時間:2012/08/20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空氣中有一顆一顆小小的粒子,下列哪一組是粒狀污染物?
     
     
    正確解答: . 煙霧和落塵
     
    說  明: 懸浮微粒是的定義是粒徑10 微米以下稱之。煙霧和落塵都是標準的粒狀污染物形成的。
     
    延伸說明一: 各種污染源
    延伸說明二: 沙塵暴怪物





  • 瀏覽次數:394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近年來每當颱風或豪雨來襲,臺灣總有土石流或山崩等崩壞現象發生,下列哪個選項最"不可能"是造成臺灣崩壞地形之主要原因?
     
    1. 降雨集中率高 2. 山地高坡度陡 3. 平原土地開發及利用失當 4. 地震造成土石鬆動
    回答率:18.02% 回答率:14.36% 回答率:50.13% 回答率:16.71%
     
    正確解答: 3. 平原土地開發及利用失當
     
    說  明: 臺灣土石流、山崩等崩壞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有:山地坡度陡、降水強度大、水土保持不佳等;土石流或山崩等崩壞現象發生與平原土地開發及利用無關。
     
    延伸說明一: 崩壞地形
    延伸說明二: 土石流





  • 瀏覽次數:406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物質循環與能量流轉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營養階層愈高,所含能量愈高 2. 呼吸作用是碳元素返回環境的唯一方式 3. 氨化作用可由分解者(如細菌)進行,其目的是使有機氮變成氮返回環境 4. 依營養階層低到高,能量塔必為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型
    回答率:13.67% 回答率:10.13% 回答率:25.57% 回答率:50.63%
     
    正確解答: 4. 依營養階層低到高,能量塔必為下寬上窄的金字塔型
     
    說  明: 營養階層愈高,所散失能量愈多,所以較高營養階層所含能量較低;碳元素返回環境的方式另有分解或燃燒等亦可;而氨化作用可使有機氮變為銨根離子返回環境,而非氮氣。
     
    延伸說明一: 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
    延伸說明二: 生態系簡介:生態系多樣性





  • 瀏覽次數:507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木質部與韌皮部物質運輸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木質部運輸水分及無機鹽,只能由下而上 2. 木質部運輸水分及無機鹽需消耗能量 3. 韌皮部運送有機養分,只能由上而下 4. 韌皮部運送有機養分無需消耗能量
    回答率:49.90% 回答率:22.74% 回答率:15.09% 回答率:12.07%
     
    正確解答: 1. 木質部運輸水分及無機鹽,只能由下而上
     
    說  明: 木質部運輸水分及無機鹽不需消耗能量;韌皮部內的運輸方向由需求位置來決定,可往上或往下運輸;韌皮部運送有機養分需消耗能量。
     
    延伸說明一: 植物界
    延伸說明二: 韌皮部轉運的物質





  • 瀏覽次數:36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有關臺灣地景與地質作用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錯誤”的敘述?
     
    1. 恆春風吹沙-風的搬運與沉積作用 2. 嘉南平原-河流的沉積作用 3. 綠島海蝕洞-海浪的侵蝕作用 4. 雪山U型谷-河流的侵蝕作用
    回答率:15.24% 回答率:22.99% 回答率:11.91% 回答率:49.86%
     
    正確解答: 4. 雪山U型谷-河流的侵蝕作用
     
    說  明: U型谷為冰川的侵蝕作用所形成。
     
    延伸說明一: 冰河作用
    延伸說明二: 冰河地形





  • 瀏覽次數:383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七二水災中,部分地區在短時間降下大量雨水,造成嚴重淹水。以上敘述是指何種降水特徵?
     
    1. 降水強度 2. 降水多寡 3. 降水季節分布 4. 降水變率
    回答率:50.13% 回答率:26.39% 回答率:11.35% 回答率:12.14%
     
    正確解答: 1. 降水強度
     
    說  明: 單位時間內的降水量,常用的單位是毫米/天、毫米/小時。在氣象上用降水量來區分降水的強度,可分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
     
    延伸說明一: 淺談夏季季風
    延伸說明二: 降水





  • 瀏覽次數:292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關於種子植物根部的敘述,下列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1. 內皮屬於中柱的一部分 2. 根壓與根部細胞的主動運輸有關 3. 內皮具分生能力可以產生支根 4. 周鞘可控制水分進入中柱
    回答率:5.59% 回答率:49.65% 回答率:27.62% 回答率:16.78%
     
    正確解答: 2. 根壓與根部細胞的主動運輸有關
     
    說  明: 內皮屬於皮層的一部分;周鞘具分生能力可以產生支根;內皮可控制水分進入中柱。
     
    延伸說明一:
    延伸說明二: 關於植物的蒸散作用、毛細現象、根壓





  • 瀏覽次數:75
  • 發表時間:2012/11/23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下列何者不是沙塵暴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1. 阻塞人類毛孔,降低其作用 2. 阻隔部份陽光,降低光合作用 3. 土壤肥力減少 4. 抑制動物生長
    回答率:14.08% 回答率:12.68% 回答率:50.70% 回答率:22.54%
     
    正確解答: 3. 土壤肥力減少
     
    說  明: 沙塵暴不會引起土壤肥力減少,但仍然會造成農業及經濟的損失。
     





  • 瀏覽次數:50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臺灣西部海岸屬於「洲潟海岸」,相關說明正確的是下列哪個選項?
     
    1. 主要受內營力作用 2. 長期而言,侵蝕作用較旺盛 3. 近百年因河川沖淤而陸化 4. 目前以晒鹽產業最盛
    回答率:9.70% 回答率:17.17% 回答率:50.10% 回答率:22.42%
     
    正確解答: 3. 近百年因河川沖淤而陸化
     
    說  明: 洲潟海岸主要是河川長期沖淤而成,屬於外營力中的堆積,目前多發展養殖漁業。晒鹽業已全面停止生產,只剩觀光用的示範區。
     
    延伸說明一: 臺灣西海岸有何特色?
    延伸說明二: 臺灣的海岸





  • 瀏覽次數:645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雲林縣境內的北港溪中下游水質監測數據比對分析後發現懸浮固體、生化需氣量、大腸桿菌群濃度偏高。請問北港溪下游的大部分污染源最可能來自下列哪兩種?
     
    1. 農牧廢水、家庭污水 2. 家庭污水、金屬工業廢水 3. 家庭污水、核能發電廠廢水 4. 農牧廢水、金屬工業廢水
    回答率:49.84% 回答率:21.47% 回答率:8.62% 回答率:19.44%
     
    正確解答: 1. 農牧廢水、家庭污水
     
    說  明: 北港溪下游流域廢水污染嚴重,其中養豬廢水占45%,生活污水占35%,工業廢水占15%。
     
    延伸說明一: 河川流域管理方案
    延伸說明二: 河川污染的危機





  • 瀏覽次數:331
  • 發表時間:2012/08/07
  • 知識類型:環境知識
  • 題目: 新生代早期才從北美洲演化出來的生物類群,最"不"可能出現在下列哪一個地區?
     
    1. 德國 2. 祕魯 3. 澳大利亞 4. 西伯利亞
    回答率:18.35% 回答率:18.35% 回答率:49.54% 回答率:13.76%
     
    正確解答: 3. 澳大利亞
     
    說  明: 澳大利亞於6,500萬年前的新生代就與其它陸塊分離而獨自演化。
     
    延伸說明一: 大陸飄移
    延伸說明二: 物種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