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介紹:
原產地可能為中國大陸的華南、印度、東非等地,現廣泛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尤其以南太平洋的島嶼生長最盛。台灣於明末清初移民時引進。 廣泛種植於台灣全島庭園、校園、公園及鄉間、田間,是常看到圍籬植物。莖高 2~3 公尺,幹直立具有多數分枝,枝葉繁茂,樹皮多纖維質,不易折斷;枝條細長,綠色,有時樹皮上有較明顯的皮孔。 葉為單葉互生,卵形、闊卵形或狹卵形,長 3~8.5 公分寬 1.5~5
公分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漸狹而略呈狹楔形紙質或糙紙質無裂片但有粗鋸齒或有刻痕、或近於頂尖為全緣,平滑無毛或於葉背的葉脈上有疏毛;葉脈由柄向尖延伸者有 3~5
條,鋸齒尖端均為葉脈頂端,約長 10 公分,也有裂開葉破裂而成掌狀,嫩葉由捲(兩邊向內)而開花。 花大而豔麗,多為單生,腋生,開放時徑 7~12 公分,原種為紅色,但培育的品種則顏色甚多,花的直徑亦大許多;花柄長 5~7 公分,綠色,有關節;總苞片(副萼片)
10 枚,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 1.5~2 公分,寬 0.3~0.4 公分;花萼鐘形,綠色,徑約 0.7~0.8 公分,先端有裂片五枚,少數亦有裂片 6
枚者,三角形,長 0.4~0.5 公分,先端漸尖;花瓣大而豔麗,朱紅色,但由於栽培品種不同,亦有白色、乳白色及其他顏色,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4~10 公分,寬
3~8
公分,先端圓鈍,基部狹而延伸呈爪狀,邊緣為粗鋸齒或波狀緣;雄蕊多數,着生於雄蕊筒上,雌蕊一枚,子房上位,五室,每室有胚珠多數;花柱甚長,貫通於中空的雄蕊柱;柱頭五枚,圓球形,上有絨毛。台灣全年都是扶桑花的花期,盛花期在
5-10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