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衰竭與中暑 謹慎處理為妙 ...2011/6/27 下午 04:35:42 |
、熱衰竭與中暑定義 (一)熱衰竭:在熱的環境下過久,導致全身不舒服,持續流汗,且未補充適當的鹽分與水分。 (二)中暑: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超過攝氏 40.5℃ ,同時中樞神經功能出現障礙,有可能危及生命。 二、臨床症狀 (一)熱衰竭:主要有兩種狀況,一種是水分大量流失,患者會覺得非常渴,另一種是鹽分大量流失,反而不會口渴。體溫大多是正常,或稍微上升一些,此外有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情形。 (二)中暑:起初身體會發熱、皮膚乾燥發紅、心跳過快、呼吸過快、低血壓。情況繼續惡化時,會發生熱的調節機能失效,體溫升得很高,無法排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發生障礙、多重器官衰竭、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以及昏迷、抽筋。 三、導因與後果 (一)導因:長時間處在水分容易蒸發、流失的空間或狀態下,加上沒有適時補充適量水分與鹽分,或因高溫溼熱,身體的熱量無法順利排出。 (二)後果:發生脫水、急性腎臟衰竭、心律不整、橫紋肌溶解症、肝臟損傷、休克、抽筋、昏迷,甚至死亡等狀況。 四、如何處理 (一)高危險群,如兒童、老人、重症或行動不便的患者,應適時給予適量水分與鹽分。 (二)在溼熱環境或從事過於劇烈的活動,應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並適當休息以提供身體散熱的機會。 (三)工人、軍人以及長跑者,須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 (四)避免穿著會妨礙熱量散出的衣物。 (五)服用藥物、飲酒、肥胖的人都應注意隨時補充水分與鹽分。 五、健康小撇步──如何照護自己 (一)在悶熱空間活動或運動過量,應定時及不定時補充水分與鹽分,尤其是口渴時,即使正在進行運動或勞動,也應考慮立即停止。 (二)移動患者到陰涼的地方,並除去其身上過多、有束縛的衣物,給予溫水擦拭或風扇冷卻。 (三)患者若清醒,可給予少許清涼的飲料。 |
相關連結: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2002/n980303-b.htm |